我们说,公众号的营销是新媒体的营销,属于新媒体了,这个是一个名字,新媒体的概念比较广了,所以,现在的新媒体没有单单是公众号营销,涉及的范围不断的扩大了,都是新媒体的,万变不离其宗,今天我们就说说新媒体的几大必备的素养!
新媒体运营很多的点都集中在增粉上。但是我想说,新媒体运营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作。
相信大家都很关注下面几个数字。两天增粉五十万,日均增粉一千,公司凭借公众号公众号三天销售一百亿。所以,可以看到大家很多的点都集中在增粉上。但是我想说,新媒体运营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作。
增粉只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把事情做对了,粉丝就会增长了。
做新媒体运营,会遇到哪些误区?
☞ 破除妄念
任何一个红利改变的只是这个行业中,踏踏实实做事有进取心的人。所以在选择一个公司做新媒体运营的时候,在提前判断是否认同这个公司的价值观和业务,在此基础上去做一些工作就会水到渠成。
☞ 没有捷径
这个行业跟其他媒体渠道相比,在传播手段上没有任何变化,变的是人们的视野和做事效率,对人的要求反而更高。这也是目前微信跟微博的红利期过后,一些传统媒体人和广告公司的人做新媒体比草根做的更好一点的重要原因。我也开始学习一些传统传播,因为这是一门需要不断磨炼的手艺。
☞ 成本不低
这个行业的变化太快了,这个时候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每个优秀的公众号都可以作为一个老师,指导你一些具体的运营手段。
☞ 扎根在真实的服务中
不要以打广告的心态去做公众号。很多粉丝量比较大的账号最后变成一个流量的分发渠道。这样反而把账号做得越来越没有价值。有价值的这些账号都是一些跟企业业务联系非常紧密的账号。比如说拉勾的服务号,有一个功能就是关注了这个号之后才能看到自己的简历被查看的状态,一些活动也会有集中的曝光,这是对用户来说非常有价值的一件事。
☞ 微信不是万能的
微信只是产生联系的工具,是最具杠杆效应的一环。
一个新媒体小编,应该具备哪4方面能力?
☞ 技能下沉
对于小公司来说,新媒体是非常具有杠杆效应的一环,跟公司各个部门的联系都非常紧密,熟悉公司的业务就非常重要。建议个人在做新媒体之前,把市场相关的文案、策划、活动走一遍,再去做感觉会更好。
☞ 业务下沉
找到账号的目标群体,跟他们做更多的沟通才会更得心应手。比如说我在3W的时候,遇到一些瓶颈,我就去找创业者聊天,从他们的反馈中得到一些方向,然后调整运营策略。
☞ 学习能力下沉
一切可以继承的经验都不值得去学习。这个行业变化太快,总结的一些方法,可能几天就完全失效,这个时候必须把学习能力提高起来。
☞ 思维下沉
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在问题发生的层面,而在于去相邻的更高层面。
接下来我也会阐述一下怎么把这句话用到正式的工作决策中。
第一份实习是在优米网帮王利芬老师做公众号运营。在这个阶段,我没有帮她发过任何一条内容。因为我怕自己的一些想法给她造成没必要的麻烦。做这份工作之前,我把她微博的五千多条推送,以及下面的评论看了一遍,把转发量大的内容做手工统计。在这个阶段,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我把每个媒体的属性都做了一个细致的研究。这也培养了我对网络的感觉。所以说我跟大家提的建议也是,把自己的网感培养起来,这是非有必要的。
第二步是我去了3W,从事与新媒体相关的工作。这是从小白到熟练工作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只是机械性地把文章复制出来,发到公众号里面,大家去阅读。但是我决定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一步,因为我发现微信公众号这个平台,无论是跟内部还是外部,连接是非常充分的。
当我意识到它是一个非常有杠杆效应的事情的时候,我就开始认真去做这个事情。也遇到了跟大家一样的问题,比如说怎么跟粉丝互动,怎么看后台数据,怎么做推广,怎么排版。
我始终坚信了一句话就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在问题发生的层面,而在于去相邻的更高层面。
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希望大家在运营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启发。
做好一个公众号,还应该做好这3件事
☞ 互动
在我认知的里面,不是放着用户去产生大量有价值的内容,而是要提前深入更多环节,引导用户建立特定的联系,达成可持续的沟通。壹读每期都会整理用户从后台发的信息及回复,然后把它再编辑出来作为一条内容供大家阅读。这个时候大家就知道了怎么去跟这个账号去做互动。
大家去跟人去做交流的时候,起码知道这个人的年纪是多少,职业是多少,有一个语境去做沟通。但大家跟企业的一个账号做沟通的时候,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口气。这个时候,你去引导他问问题,最后得到的反馈反而会更好一点。很多时候,粉丝的互动反而变成了文章内容的一部分。
在这个基础上,很多的文章或者推出的服务没有互动作为基础的话,很难判断做这个事情的价值。涉及到媒体营销的本质是社交而不是在营销。所以,在做企业新媒体账号的时候,真正要关心的是后面的人到底在想什么。只有它不排斥你,你才有机会让它去了解你。
☞ 数据
单天的数据没有价值,数据的分析才有价值。我在最开始做的时候遇到大家同样的问题,比如说后台的这些数据对我有什么作用,直到有一天我把3W后台的数据都看完才恍然大悟,在微信特别强势的封闭体系内,有煽动情绪的文章反而是会被大家更容易接受。
所以,在选择文章的时候,可以去触碰高频情感类的文章,给大家制造一些幻觉。比如说干货类的文章让他强调身份的认同感,只有关注这个账号才会了解到一些信息。这个时候他才会有动力去跟别人推荐。
☞ 推广
任何单一的推广手段,成本越高效果越来越弱的时候,你要想着去换招。要不断地去学习,去看别人怎么做的,然后带到你的账号运营中。我刚开始做推广的时候基本上把能接触到的所有推广手段都用到了,比如说在论坛做帖子,互动,朋友圈作转发,广告主的推广。
这些过程在某一段时间是有效的,但是过后就无效了。比如说互推在最初做的时候效果最好,但是持续做了半年之后,大家对互推的形式接受程度也越来越低,这个时候就得想其他的办法。后面我发现,去做经验分享的效果还是挺好的。
现在微信增粉大部分还是靠内容,靠爆粉的文章,通过日常的更新保持联系。爆粉的文章一定是出现在热点中的,企业去做一些新媒体传播的时候,渠道占了一大笔钱,但是如果内容做好,渠道的钱反而会省下好多。这个点就很考验运营人抓热点的能力。
媒体是一个技术活。在这个过程中,内容是营销的核心。如果用户不看做的这些内容,它就变得一点价值都没有。所以,在写内容的时候,每一行字,每一个颜色,每一个标题都要想着怎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这个公众号只有两三个人运营,但是做到了三年一百亿的销售额。这个账号最有价值的就是跟粉丝之间的互动。建立的越紧密,中间渠道省得就越多,账号就变得越有价值。
我从公司的这件事情上受到最大的启发就是互联网或者超越大众传播的根本就是互动。
接下来我做一些阐述。
第一,快。
就是信息传播的速度变快,一篇文章的传播时间可能在两天的时间上阅读量就会稳定下来。这个阶段,企业去做公关就要快,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效率。
第二,多。
它的传播路径由单向传播变成散装传播。以前一份报纸或者杂志最多十个人看到,但微博、微信上完全是一个散装的结构,你全不知道最后的全部路径是什么样子。所以,对应到公司去做这种新媒体渠道投放的时候,单个成本还是很低的。
第三,易。
它从强制引导变成引导关注。你挚友对这个账号感兴趣的时候,你才能对它感兴趣。对应到公司运营策略的话,大家对你的排斥心理是降低的。关注你的时候已经有一个预知,所以发一些软文和广告,大家也是可以接受的。
第四,趣。
新媒体强化了意见领袖的作用。微博、微信的舆论还是掌握在一些大V手里。运用到企业新媒体运营的时候,维护这些KOL和关键节点意见领袖的舆论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五,信。
原来在电视媒体的广告出现在朋友圈,跟以前的广告还是有区别的。它对你的渗透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