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营销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易哥微信运营从百度百家了解到,去年年底,微信发布会不知道为什么突然火了起来。其实到现在为止,身在北京的媒体记者们还是得每天去赶场子参加各种各样不同的发布活动。昨天一天,能耐的记者就得在大北京画一个三角形,赶三场手机的发布会。因此,我们都很期待通过微信发布会的形式,可以节省记者们舟车劳顿的成本,也同时节省那些发布方寻求场地的费用,把那些重金打造绚丽舞台效果的钱拿出来,多给热心用户一些福利。
但是直到现在,2021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微信发布会并没有继续一路火下去,反而是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因为开发布会的人逐渐意识到,这种方式最终传播的效果其实并不是特别好。尤其是对于硬件产品来说:硬件产品非常注重实物体验的效果,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真机,记者们对于产品的热情自然也就冷却了下来,可能写报道也只是根据通稿写,缺乏动力。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探索微信发布会的过程当中,有一些主办方力图把传统发布会上的一些规则和气氛也带到微信发布会,他们希望追求类似文字直播一样的效果,由主持人在微信群里面刷屏。而在刷屏过程当中,所有人的讨论都在群里出现,每个人都有权限进行发言。这冲淡了整个会议的主题。
有些微信发布会主持人不得不请求大家在发布期间不要刷屏,效果非常不好。因为当主持人请求大家不说话的时候,就造成产品最终发布之后大家也不说话,在发布后两三个小时之后,原先一二百人的大群竟然鸦雀无声,此后也就废弃掉了。
有一些人看不惯主持人太多的限制,或者是因为群里的一些说法受到了冒犯,所以不断的有人加入和退出,而在最近一个微信版本发布之前,退出群的消息都会实时的显示在上面。我之前截了一个图,是某次微信发布会的现场,活动还没开始的时候拉了一批人进来,这批人又陆陆续续的退出了群聊,整个过程都显示在所有参与者的屏幕上。这就好像是在发布会现场,主办方请来一些人入座,几秒钟之后他们就纷纷起身离开,在摄像机面前大摇大摆的出去,丝毫不给主办方面子。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微信跟传统发布会的传播是不同的,因为交互严格的限制在屏幕上,人们无法面对面地进行交谈,所以传统发布会上被忽略的一些细节,现在就重新引起大家的注意。
回想一下进入发布会现场的环节,记者们可以看到,在签到领取礼品和资料的同时,你会忽略场上一些可能是令人尴尬的情节,比如说嘉宾说话卡壳,或者坐在后排的一些人已经提早退场——这些都不是你注意的焦点。这是因为你和发布人之间的话语权是不对等的。而这种天生的不对等,主持人占据场上绝大部分的音量,所以你在底下可以偷偷的做一些事,或者和你旁边的人交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而在微信群当中,所有人的话语权是完全平等的,你跟别人的私密交流如果是在群里发声,也会让所有人都看到。这就导致了如果把传统发布会的体验照搬到微信发布会上,效果会非常差劲。
如果说一个传统发布会的目的,是为了让参加会议的所有人,回去都能写一篇文章,或者有相应的报道;那么微信发布会的目的就不仅于此。如果真的是只希望提供报道,那么就不应该把人都拉进群里,而是对每一个记者都单独地把新闻稿通过微信发过去,顺便再通过微信红包把购买资料袋的费用打过来就好了。让人们进入一个群里面,最重要的目的是让这些人以后都能够充分的互动交流,能够让辛辛苦苦拉过来的群保持活跃度,甚至不仅仅局限于这个产品,有可能是同业记者或编辑在一个专用群里,轮流地聆听多场发布会。
我之前碰到一个软件产品的发布就是如此。因为并非硬件,所以人们可以在发布会开始的第一时间获得邀请码,进入体验。在自由地体验了半个小时以后,完整的产品功能和官方介绍才发布出来。人们在满足了自己好奇心的同时,又可以对照着发现自己到底有什么地方遗漏了,而这些有趣的要点激发起了人们写作的兴趣。这个群里只是通过一次性的发布新闻稿来提供产品介绍,而不是一个人在那里唠唠叨叨地讲解,还不允许他人插嘴。这个群里面拉的人,都或多或少的跟产品创始人有一些私人联系,所以这成为大家一个互动的理由。在之后很长时间内,该群一直保持活跃度,不管是和产品团队之间的聊天,还是对产品功能本身的改进建议,该群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其实硬件发布会也完全可以如此——指定快递在某个时间点把样机送到记者手中,因为场地虚拟化省下来的场地费用,完全可以覆盖给每一个参会记者一台免费样机的钱。至于如果创始人依然想要那种一呼百应的范儿,他自己一个人站在公司会议室,搞出一套图片出来完全没问题——因为即使现场开发布会,最清晰的照片还是得从公司官方获取。你说,反正怎样都是把预算花出去,干嘛要便宜那些酒店呢?
易哥软件官方网址有很多营销相关的文章,希望你们来阅读。